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文/邵培德 刘婷婷  时间:2011年9月5日 浏览数: 打印

  “道,可道,非常道。”史载老子于成都青羊宫撰《道德经》五千言,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文化遗产,随后西去而不知所踪。民俗却传老聃在瓦屋山升飞,于是汉末有张陵在山中创五斗米道,元明之间有张三丰在此建屋山派练绝世武功,真可谓道始有而母无,玄之又玄了。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玄妙于道,成事在人。辛卯初秋,棠外校2012届高三老师在王大钊主任,袁详龙、冯永政组长的带领下,瓦屋山休整,法师自然,于山魄水魂间,也来求索那众妙之门。

  八月二十二日午后,细雨蒙蒙,车至瓦屋山,下榻步行者酒店。傍晚,雨中观山门,羌塞风格牌坊两边书联:瓦屋雄峙八面,青江泽润四方。青衣江自瓦屋山出,入岷江于灌口分水成都平原,始有天府,其功永不可磨。秦王五丁开蜀,古川人退回岷江深山之中,此一带羌人,据称便是其后裔。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历史久远,考证臃繁,眼前山水,林茫茫重山叠岭,水潺潺涧壑石击,想那瓦屋深处之景,必是别有洞天的了。夜入睡,山涧水声如雷,天籁之音,不是那汽车轰吼,梦很香甜。一觉起看云天,阳光驱赶雾嶂,正是大好晴空,暖阳灿灿。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车盘绕而上,众山渐低回,远望瓦屋,山高如房,桌立于前,有三条瀑布自屋顶而下,约四百余米高,直落沟底水库,群呼壮观。到得珙桐山庄,索道几成直角而登,半小时后才到达山顶。行不至十米,便是原始生态,扑入眼帘。千年古木,苔藓深暗,阳光疏筛,不见曦日。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沿石板路缓缓徐行,三千余米高的山顶平台,长宽均超过三公里,天下之大,直是无奇不现。约行一个半小时,到瓦屋山中心鸳鸯池小憩,160亩池水已被箭竹密盖。池周衫松古木参天,只这一片竹湖与蓝天白云亲密相望。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看池畔碑记:此处乃道家大气场,原有青衣神祠,为青衣羌人祭祀青衣神之神殿;老子升化处,张道陵建太极殿,历代奉此道为道教发祥地。旁又有一碑,刻清代著名学者何绍基诗:“法界鸳鸯飞上天,长桥终古卧波眠;高原坦荡无人到,烟雨寒多不可田。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是的,四周壁立之桌山,何人可上,上者何干?然而时代不同了,越是险境,越是奇景,旅游开发,越有游人无数,何用垦田!可惜池旁并无庙宇,只有木屋几间,且均关门上锁。门牌书中国道教协会,庙宇正在筹建。其间一屋,有老子宋代木刻雕像,门依然紧闭,只能门缝一窥。像暗而不明,前有几点香火,已燃烬,道场显得几分冷寂,几多落寞,然则,却正好。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道本无为,守静笃,方才可参天地,辨阴阳,观万物大化。我辈凡夫,众生芸芸,一群群人来,一伙伙人去,打扰何为?明道若昧,知白守黑,得其道玄,唯与天地近,始能悟得。顾望四周,大木环合,鸳鸯池箭竹低垂传出水声淙淙,万古之火山坑池无意间添了些许神秘。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瓦屋山记游 棠外人写意

  木屋侧旁有一破坏茅舍,近观是“幽冥教主冥司……大帝之神位”,中间几字已模糊,显然为羌人所祀。神还在,人却无。试想未必这就是青衣神么,不敢论,更不可乱发议论。幽冥教主,佛经中之地藏菩萨,曾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到了羌域,成了大帝,这间有何联系,哪是平常人所了解得的。

  但神在世间,于原始时代,可谓至高无上,因与天通故。而今神已让位于人了,人可造飞船上天,传达天上只是星际空间,神仙没有,外星人也茫茫然。倒是目前科学所证实的,人类生存的地方,只有一个地球而已。珍爱我们唯一的家园,这才是天经地义。

  幽冥大帝前也只几点燃烬的香火,而且茅舍内凌乱不堪,但已悟得人类生存之本,生活之根,唯在地球,而道之天人合一观,其理正在于此,也就不虚此行了。踏池中石板路,踩着吱吱水响,转过鸳鸯池,过一木桥,前有叉路,细看路旁图示。

  光相寺在一条路,已近山顶边缘,象尔山庄在一条路,略近。限于时间,取道象尔山庄。在山庄观景台瞰众山俯首,虽未得见日出之伟,云海之壮,佛光之奇,却也看见了云游于山间之景,日挂于蓝天之下,小天下之感顿生。又前行数百米,近望兰溪瀑布,飞流直下,吼声不绝,溅珠碎玉,遂发瑶池倾盆之叹。观游至此,于心足矣。

  二十三日傍晚,下山住万忠酒店。二十四日午后回到学校。感慨良多,小诗以记:

             游瓦屋山

            瓦屋深涧水,一夜雷鸣声。

            瀑布天垂地,桌山古到今。

            道传天外信,人写心中情。

            师法自然处,开示享永生。

  瓦屋山一游,既得自然之景,又思玄妙之门,道玄而非玄,写意自然而已。以此意研高三教学,自然而然,明年必是丰收的日子。

  (图/袁祥龙 审/付全中)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