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共和 任重道远——记一次特殊的重阳聚会
文/邵培德  时间:2011年10月8日 浏览数: 打印

  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古以九为阳之极,九九谐音“久久”,特以重阳之节而宴乐诸老。时至辛卯公历2011年重阳之秋,棠外校别开生面,请棠外以及棠中校老年教师,在和贵紫荆电影楼相聚,看电影《辛亥革命》,可谓意味深长。

  恰值辛亥百年,影片再现武昌起义前后过程,为结束越二千多年帝制,国人前仆后继,终于迎来共和。然共和之制,只得其名,而期间的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警示后人,百代千秋,永启教益。

  满清末年,官贪民贫,列强入侵,国已不堪,帝制不除,华夏必亡。于是孙中山倡三民主义,革命之势风起云涌。辛亥四月,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以青年之鲜血激起亿万国民,十月武昌兵变,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这一页历史,真不堪承受之重。清八旗兵已成烟枪之伍,北洋军重权在袁世凯之手,时清廷畏其权重,赋闲家中垂钓。北洋四杰出兵武昌,袁世凯秘授六字“慢慢走,等等看”,终于请出袁世凯重掌兵权。

  武昌一战,北洋军胜而诈报军人无饷,临城不战,以逼清帝退位,黄兴之革命军大有被摧毁之势,时袁世凯又不战,而请出洋人议和。袁之手段,可谓高明。辛亥岁末,清帝退位,孙中山让出大总统,袁世凯霸临中华。然而机关算尽,袁世凯不可能逆流而行。复辟帝制之日便是他死亡之时,这自是后话了。

  而后话之话,国民党并不能真正实现共和,蒋介石有负孙中山之遗训,致使民国不民,民不聊生,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人民才真正当家作了主人。这于辛亥革命,已过了48年。

  新中国建立62年来,期间也经历过诸多曲折。前17年经济发展却也运动不断,文革十年出现大动乱,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才真正成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人民生活富裕了,但随之也暴露出体制上的诸多与经济基础不相协调的问题,公民道德素质尚待提高、经济管理方式尚待完善等问题。美好的共和理想,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圆满实现的,那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影片观后,老教师们与学校领导共话未来,国与家,大集体与小集体,具体而微,其创业不易,守成更难。棠中、棠外在成都平原这块具有二千多年教育史的沃土上,与那些百年老校相比,底子薄,却能在短短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就蜚声川内外,真的是不容易。这当然与全国劳模黄光成校长的高瞻远瞩有关,也与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有关。现在学校的规模大了,底子也渐厚了,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大家畅所欲言,无所不谈。但有一点则是老师们的共识,棠中、棠外有黄校长的指导,我们未来的路必是康庄大道,与时俱进而蓬勃向前。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乃中国有确切纪年之开始。史曰“昔周厉王之乱,天下无君,周公、邵公共行其政”《史记•周本纪》,谓之共和。此共和显然与今之共和不同。近代共和国简言之是全体公民自由公正选举产生之国,而所选领导,自然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人,决不能凌驾于民之上,独享特权。然领导则必有权威,无权无威,无统一意志与思想,常识皆知散沙一盘不可能做成任何事。因而共和者,有共有和,共是集中,和是民主,共和与集中怎样协调一致而不相悖,那可不能凭书生意气。然这涉及政体,已不是本文所能明了的。

  总之,棠外的这一次特殊的重阳聚会,真是匠心独运,观电影《辛亥革命》,知百年共和而任重道远,联系本单位本团体的发展而茶话未来,良有以也。

  (审/付全中)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