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外德育》2011年10月 总第2期
刘颖  时间:2011年12月12日 浏览数: 打印

  棠外德育

  2011第2期 (总第2期)

  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 2011年11月10日

  目 录

  德育聚焦

  ◆棠外

  棠外召开《思品课》专题研讨会 1

  棠外召开德育工作会 1

  ◆附小

  共同的责任 2

  棠外附小成功举行新一届少先队大队委换届选举 2

  棠外附小成功承办双流县2011年小学主题班会课决赛 3

  入队光荣 争当十星 3

  ◆初中

  棠外举办“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家长报告会 4

  棠外初2013届学子赴双流县防震减灾局、人防办参观记 5

  棠外初中部班级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6

  棠外初中部承办双流县2011年初中主题班会课决赛活动受到好评 7

  ◆高中

  棠外参加“成都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7

  棠外参加成都市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启动仪式 8

  高中部政教处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年级团总支部书记工作会议 8

  德育园地

  书香棠外 美在文明——记初一、高一年级礼仪大赛 9

  德育荟萃

  《孩子,给你一个舞台》 10

  《爱在左,理解在右》 11

  《与时俱进 润物有声》 14

  德育先进

  初中部 10月行为习惯流动红旗班级 20

   10月清洁卫生流动红旗班级 20

  高中部 10月清洁卫生流动红旗班级 21

   10月思品课优秀班级 21

  团委 “颂文明礼仪,展名校风采”礼仪大赛获奖名单 21

   十月青年服务周活动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 21

  德育视野

  关于我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2

  德育聚焦

  棠外

  棠外召开《思品课》专题研讨会

  10月27日上午9点,校长助理、棠外德育工作负责人王天贵老师、校学监徐文基教授、督查陈代瑜老师、郑世雄老师、政教处李德轩老师,附小、初高中政教处和研培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19人在三楼大会议室召开我校思品课专题研讨会。

  会议由徐文基教授主持,徐教授结合会议资料,从《思品课》的名称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和管理规范等方面出发,提出思品课的构建框架,并结合我校各德育部门的具体情况,提供多个议题方向,徐教授强调,思品课要将学生自主管理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结合,丰富和整合课程资源,落实管理和考核。

  王助理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提出品德教育的延续性、阶段性和针对性,强调了思品课管理的规范和考核制度的完善等问题。

  随后,参会领导和老师们从思品课的名称选取、设计意图、开展形式到目标指向、管理方案、考核制度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我校思品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各抒己见。

  会议历时三小时,老师们献言献策,为我校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思品课提供了有效实在的研究思路。

  棠外召开德育工作会

  10月31日上午9点,棠外召开德育工作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棠外德育工作负责人王天贵老师主持,督查陈代瑜老师、郑世雄老师、团委、高中政教处、初中政教处、附小德育处主要负责人及全体职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郑世雄老师向参会老师们传达并解读了《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的会议精神和重要指示,并结合自身的德育经历和经验,从更新德育观念和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和精细化两大方面展开对我校德育工作的思考。郑老师强调,德育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抛弃以往仅用“成绩好,又听话”一把尺子量学生的做法,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走进学生的心灵。

  紧接着,王助理结合郑老师的讲话,从宿管队伍建设、文明教育、楼层管理、科学用餐、节能减排等方面强调了工作精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各德育部门负责人就本部门的近期工作情况做了简要汇报和说明。

  附小

  共同的责任

  ——棠外附小举行第八届家长学校开学典礼暨家长会

  9月30日14:00,棠外附小在学校第一阶梯教室隆重举行第八届家长学校开学典礼。附小大队辅导员张晓莉老师主持开学典礼,附小德育处副主任宋伟做了主题为《共同的责任》的专题发言,附小苏萍校长及一年级两百多名学生家长参加了开学典礼。

  宋主任首先介绍了棠外的基本情况,再介绍了附小的发展史、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紧接着他从家长学校的含义入手,就举办家长学校的目的意义,家长学校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刚刚进入一年级学习生活的特点,宋主任向家长建议:一是要帮助孩子度过学前教育与小学的过渡关。二是家庭教育与家长的榜样作用相结合。三是要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四是不要忽视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最后宋主任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希望家长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并教给孩子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在提出以上建议时,宋主任都举出一些实例,并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一年级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后在《家校联系册》上写下的一段段感人话语。

  第八届家长学校开学典礼及家长会的成功举行,既增进了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又让家长更多地了解了学校,更让我们达成共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棠外附小成功举行新一届少先队大队委换届选举

  2011年9月29日中午12:40,棠外附小在学校第一阶梯教室举行了2011—2012学年度大队委换届选举活动。棠外附小苏校长、德育办宋主任和2—5年级各中队辅导员以及各中队推选的1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庄严的队歌声中,16名大队委候选人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宣言,发表自己的竞选讲演。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温文尔雅、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活泼可爱、有的还带来了庞大而有力的“亲友团”和“粉丝团”。他们都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同学们服好务。

  在阵阵欢呼和呐喊声中,在场的所有领导、老师和同学结合选手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场演讲能力,为自己心中优秀的大队委投上了神圣的一票。最后,大队部一共收到了251张有效选票,通过公正、透明的统计,有八名选手入选。大队部将结合竞选演讲和一周的上岗锻炼,最终在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日仪式上公布大队长、副大队长、纪律部部长、安全部部长、环保部部长、宣传组织部部长人选。

  棠外附小成功承办双流县2011年小学主题班会课决赛

  2011年10月20日,由双流县教育局主办,棠外附小承办的双流县2011年小学主题班会课决赛在我校成功举行。双流县教育局德育科领导和全县各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到现场观摩比赛。

  小学主题班会课低段和高段的决赛分别在学校音乐厅和二阶同时进行。为了决赛的顺利举行,附小德育处与学校相关部门做好衔接,工作人员赛前做好了场地的布置、音响投影仪的调试准备、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工作。本次决赛借用的是附小二、三、四、五年级共13个班的学生,各班同学表现出的良好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课堂上的大方活泼及知识面广等优点给全体老师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也受到了评委及教育局德育科领导的一致好评。

  小学主题班会课决赛在下午5点圆满结束,我校整洁的校园环境、老师们尽心的准备和服务、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给全体观摩决赛的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入队光荣 争当十星

  ——棠外附小开展庆祝建队62周年系列活动

  2011年10月14日下午2:00,棠外附小在学校大操场隆重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2周年。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义务教育办公室副主任黄勇、凉山州普格县张忠华等八所学校的校长、棠外附小全体师生和一年级全体家长参加了此次庆祝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入队光荣 争当十星”,活动共分为新一届大队委任命、表彰少先队礼仪之星和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三个部分。

  (一)新一届大队委任命

  通过前期的大队委换届选举活动,大队部结合选手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场演讲能力,最终确定了大队长蒋奉绮 ,副大队长魏晓、 张轶宇,纪律部部长邵晋瑶,环保部部长王宇杭 ,组织部部长金朵朵,宣传部部长罗诗淇,安全部部长郑小娇,纪律部副部长徐晋宇,环保部副部长郑佳锐,安全部副部长蔡一玮,组织部副部长王宇帆等11名优秀少先队员担任大队委各部门负责人。活动当天,当11名大队委从自己的中队辅导员手中接过大队标、纪念品时,肩上的三道杠提醒着他们:好好学习,认真落实学校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少先队员,为全校师生服好务。

  (二)表彰“少先队礼仪之星”

  少先队知识是一名合格少先队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为了让老队员通过竞赛达到掌握少先队知识的目的,大队部在竞赛前就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0月的黑板报主题定为“少先队知识大比拼”、大队部专门制作了两块少先队知识展板、各班也在本班教室开辟了少先队专栏……10月13日下午班会课上, 2—6年级各中队举行了少先队知识竞赛,通过公正、公平的打分,全校最终评选出了二十八名“少先队礼仪之星”参加庆祝表彰活动。

  (三)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

  本次入队仪式邀请了一年级全体家长,共同见证孩子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这一光荣时刻,整个入队仪式隆重、规范。当家长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上台为新队员佩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新队员向家长敬礼、家长和孩子们互相拥抱、家长纷纷举起相机抓拍孩子们带上红领巾这一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瞬间……这些时刻,让现场的师生非常激动和感动。  

  最后,大队辅导员张老师在队旗下向全体少先队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少先队员的辅导员和全体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新队员的加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希望新老队员共同努力,时刻准备着,为少先队的未来而努力!

  初中

  棠外举办“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家长报告会

  为了激发孩子持久学习动力,爱上学习,同时为了改变家长原有的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走向成功。2011年10月22日上午,棠外邀请我国著名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专家余永红教授,在我校音乐厅为初一年级家长作了主题为“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的报告会。会议由初中政教处主任陈三忠主持。

  余教授紧紧围绕“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赢家”给家长朋友讲解了以下几个方法:第一,打开兴趣之门,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第二,打开好奇之门,让孩子学习充满乐趣;第三,打开梦想之门,让孩子满怀激情;第四,打开自信之门,给孩子赢的机会;另外,余教授还强调了两点:一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成功的保障,二是和谐美满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每讲到一个要点余教授都要引经据典地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伟人的成长经历和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整个会场欢声雷动,掌声一阵接一阵,让在座的家长受益匪浅。最后余教授和大家一起背诵了岳飞的“满江红”,将整个报告会推向了高潮。

  棠外初2013届学子赴双流县防震减灾局、人防办参观记

  10月18日下午,棠外初中政教处组织初2013届一、八、十等班级学生前往双流县防震减灾局、人民防空办公室参加防震减灾、空防教育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主要分为观看教育视频和参观展览两大部分。

  下午三时许,学生们在年级组和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乘坐三辆大车有序来到防震减灾局多动能大厅,首先观看了题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教育视频。该视频立足四川,通过卡通动画,回顾了“5•12”大地震,以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们普及相关知识。同学们在聚精会神的观看中,了解到作为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避震,以及在震中如何自救等方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在面对地震的诸多谣言时辨别真伪的能力。

  当然,要防天灾也要避人祸。接下来,工作人员继续播放了我国空中防御等相关视频,把学生们的思绪拉回战火纷飞的年代。通过具体的战争战例,讲述空袭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和空前的破坏力,进而强调出建立完备的人民空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学们深刻地意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战争的阴影从未消散。

  观影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参观了民防展厅和国防展厅。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展示,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空防建设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认识到我国国防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不易认识和理解的。

  一个聪明的民族,总是善于从灾难和错误中汲取新的智慧。无论是汶川大地震还是南京大屠杀,都促使我们从教训和经验中汲取智慧。尤其是学校教育,更应该普及相关知识,只有不断培养下一代警醒的意识,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棠外学子此次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棠中外语学校初中部班级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环境育人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班级文化建设是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份。本学期开学以来,各年级组、各班在学校的组织下,在财力、物力、人力上都加大投入,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中政教处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各年级、各班依照方案,结合本班的实际和创意,制定了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并进行设计实践。10月19日,初中部政教处组成评比组,对初中部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检查评比,并进行了总结。

  初中部班级文化建设呈现了以下特点:

  1、主要由学生设计并设法制作或备办,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精美,特色更鲜明,学生更喜欢。

  2、励志标语(最好是学生原创的)、名言警句上墙,字体美观抢眼。

  3、班级目标明确、响亮,鼓舞人心;班规简明、醒目实用。

  4、设置了能体现学生心声的“心愿墙”或者“目标墙”。

  5、教室两侧贴上与学习或做人相关的字画。有条件的可鼓励学生自写、自画,要有边框装饰。

  6、在教室角落摆放书架或花草,丰富课外知识,净化美化环境,感受自然之趣。

  7、在教室空白墙上设置“光荣榜”、“评比栏”、“公告栏”,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及时传递或反馈信息。

  8、张贴班级活动照片,生活剪影,彰显学生才华,展现青春活力。

  9、黑板报要求有创意、美观、整洁,最好能按照内容分成不同板块,体现实用性、趣味性。

  棠外初中部承办

  双流县2011年初中主题班会课决赛活动受到好评

  10月20日,由双流县教育局德育科和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主办,棠外初中部承办的双流县2011年初中主题班会课决赛在棠外一阶成功举行。双流县教育局德育科领导和全县各初中校的部分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到现场观摩了比赛。

  为了决赛的顺利举行,10月17日,棠外初中部政教处参加了县教育局德育科召开的筹备会,随即联系相关部门与年级组落实了会场标语的制作,多媒体的调试,参赛班级安排等准备工作。

  决赛当天,从早上8:00开始,下午近6点才结束。政教处安排工作人员分工负责会场引路、与会人员签到、全程摄像等工作,并给现场所有人员提供了矿泉水。本次决赛的选手借用的是我校初一、二、三年级共10个班的学生,没有一个班出现组织无序和迟到等现象,各班同学表现出的良好行为习惯、文明素养,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思维敏捷及情感丰富、知识面广等优点给评委和全体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组织工作的周密到位也受到教育局德育科和研培中心领导的多次表扬和感谢。

  高中

  棠外高中部部分班主任参加

  “成都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10月27日,棠外高中部部分班主任参加了 2011年“成都市教师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专题培训讲座。

  本次培训会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专题报告,二是班会课观摩。报告专家就学校德育与心育的整合问题做了名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专题讲座,并且强调,我们的教育实践长期以来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非道德”行为,而实际上,学生的好多问题是心理问题而非道德问题,然而有些老师却往往把心理问题当思想品德问题来解决,让学生感到委屈甚至产生负面效应。专家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使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接着,老师们观摩了两节精彩的班会课。在执教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丰富的课堂活动,真实的人生故事,共同的情感触动,给与会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让我们与学生的生命历程携手同行。

  棠外高中部部分班主任参加成都市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启动仪式

  11月1日,高中部政教处主任助理刘颖老师和高中部部分班主任共同参加了成都市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启动仪式。

  本次班主任技能大赛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时期学校班主任工作规律,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育人能力,使班主任牢固地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素质优良的班主任队伍。

  会上,主办方对各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解读,并通过两节以“创造幸福”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课进一步诠释了幸福的真谛,让我校参会教师们对“创造幸福”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校高中部各班主任将会全心投入到班主任技能大赛中,创造幸福,展现风采。

  高中部政教处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年级团总支部书记工作会议

  10月21日下午16点15分,棠外高中部政教处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年级团总支部书记工作会议。会议由高中部政教处郭伟副主任主持,高中政教处范永志主任、主任助理刘颖老师、高中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年级团总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总结和汇报前阶段工作情况,并就接下来要开展的工作做具体安排。

  为了进一步加强棠外高中部班主任培训工作,建设班主任队伍,在过程中以老带新,培养年轻班主任,促进老班主任素质提升,进而形成稳定的班主任骨干团队,高中部政教处制定了班主任师徒结对和班主任骨干团队建设方案,范主任在会上详细解读了此方案的设计意图和实施细则。随后,范主任宣传并介绍了高中部政教处即将开展的“班主任技能大赛”活动,这是老师们展现自我风采、交流治班策略的良机,也为班主任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平台。

  最后,范主任对前阶段班主任常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指导了下阶段工作要点。

  德育园地

  书香棠外 美在文明——记初一、高一年级礼仪大赛

  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优雅的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是一个班级和谐融洽的内在需求;是一所校园精神气质的沉淀与绽放;更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的基本素养。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学生常规文明礼仪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棠外校团委每年都会联合初、高中政教处策划、组织新生年级“中学生常规文明礼仪表演大赛”,旨在通过体验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生动活泼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将文明礼仪观念深深地植根于学生心中,借此增强学生礼仪常识,促进学生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做一个真正的“文明人”——在家做文明孩子,在校做文明学生,在社会做文明公民!

  10月我校分别举行了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颂文明礼仪,展名校风采”文明礼仪大赛。各班的节目精彩纷呈,形式多样,巧妙地将文明礼仪穿插到校园生活的各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优秀学子应具备的文明素养,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在上周一(10月17日)初一年级近三小时的比赛中,参赛的22个班级经过精心周密的策划和认真紧张的排练,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展示了同学们独特的智慧、新颖的设计、突出的才艺,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20班的舞台剧《文明礼仪伴我行》弘扬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8班的配乐诗朗诵真挚煽情,感染着每一位听者的心灵,颂扬着文明礼仪的美好;18班小品《请说普通话》将生活中语言的碰撞展现地惟妙惟肖,深入浅出地告诉大家:文明礼仪从说话开始;11班舞台剧《弟子规》优雅地诠释了国学经典中的文明礼仪,将国学精髓和文明礼仪完美地融合;15班《大话西游之礼仪山》幽默诙谐地展示了人人都有责遵守礼仪,人人都需文明的精神;19班《闻名棠外,赢在文明》在模拟思品课中揭示了文明是立人之本的道理……

  同样,在高一年级周五(10月21日)的比赛中,同学们也充分展示了集体的智慧和汗水,为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10班的哑剧《文明只在一念之间》将校园生活中各个场景精彩再现,仿佛一张张黑白照片震撼人心,默默地诉说着文明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13班《黑血公主》幽默地讲述了公主的成长史,告诉同学们如果拥有文明优雅的气质,人人都能成为受人青睐的“公主”和“王子”;3班舞台剧《TW style》展现了棠外学子应具备的“文明style”,才能尽显名校风采;4班《候车间的故事》深刻诠释了发生在候车间关于让座的情境,讲述着文明礼仪的美好和温暖。在结束点评时,高一年级组长谭继荣老师对同学们带来的精彩演出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时刻不忘文明礼仪,做文明学子,展名校风采。

  本次“颂文明礼仪,展名校风采”文明礼仪表演大赛圆满结束,但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文明少年的路还很长,希望我们能以此共勉,做优雅文明的好青年,建设棠外书香氛围。

  

  德育荟萃

  孩子,给你一个舞台

   附小 付 蓉

  给学生写评语时,我喜欢用上一句话:孩子,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勇敢地展示自己,希望能看到你精彩的表演!

  是的,学校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自己能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可是,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个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上来表演,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呢?课堂上,每每一提问,常常是一放眼望去就会看到小手如林。叫来叫去,不知觉间又叫上了平时表现不错的一些学生。

  有一次,我让语文科代表来当小老师,由他来组织这次的课前预习。小科代表架势十足,眼睛巡视着,搜索着看谁能回答上他刚提的一个问题。也许是因为问题有点儿难,也许是根本不把这“官”放在眼里,教室里无人搭理,平时比较活跃的孩子也不吭声。科代表一时间有些急了,更加费力地搜寻。终于,教室的某个位置有人举起了手,几分胆怯,几分畏缩。我定睛一看,哦,这是班里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班长看见有人举手,就赶紧请了他起来回答。说实话,我心里是对他能不能回答是不抱任何希望的,这个孩子平时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今天会怎么样呢?孩子的回答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可也看出在用心思考。小科代表耐心地听着,其他同学也陆续进行了补充,课前的预习任务顺利完成。我在旁边看着,心中已悄然泛起了波澜:如果是我,我能有这份耐心面对吗?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敬意,为小科代表,也为这勇敢的、举手的孩子。孩子们是纯真的,而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吗?我得多向孩子们学习。

  杰是班上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害羞而腼腆,几乎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可想他的自信心有多差了,如何引导培养呢?这天,咱们上《池塘边的叫声》,这是一课很有趣的童话故事,讲了小鱼和小青蛙互相帮助的事。末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帮帮小鱼呢?”这是一个考验同学们想像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问题,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马上高高地举了起来,有些急性子的孩子还不住地要求“我来、 我来!”我悄悄看看杰,他身子坐得直直的,眼睛亮亮的,似乎也想说些什么。我知道他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可是终究没勇气举起手来。我笑了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咱们的杰啊,也有一个好办法呢!咱们来听听吧!”在孩子们的掌声中,杰犹犹豫豫地站起来,却半天不出声。眼看着就要下课了,我心里也有几分着急,我可不想耽误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说嘛、说嘛!”同学们一个劲儿地催着,我也轻轻站在他旁边,等他说话。杰的喉头动了一下,小脸儿涨得通红,看着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摸摸他的头,轻轻地告诉他:“孩子,就把你心里想的告诉给同学们就好了!”或许是我的举动给了他一些安慰,看上去他平静了一些。“鱼缸,装在鱼缸里……”声音很轻很小,话语不够完整,表达不够清楚,这实在算不上一个好的回答。我帮他把这个答案给同学们大声重复了一遍, 然后带着孩子们为他用力鼓起了掌。此时的杰在孩子们的鼓掌声中,在大家羡慕的眼神中,脸儿依旧是红红的,表情依旧是羞涩的,可是眉眼间却多了丝掩不住的兴奋,或者,他也感觉到,自己也成了课堂这个舞台上的主角。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都出去玩了,我叫住了杰:“宝贝儿,老师以后可不想再当你的‘传声筒’了,希望你回答问题的时候能自己大声地告诉同学们,好吗?”杰的眼睛亮亮的,看着我用力地点了点头。这一刻,真的有点像舞台上的明星了。

  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舞台,可是常却有意或无意间把登上舞台的机会给了那些能力强或勇于表现自己的孩子,这些相对能力差的或不善于表现的孩子就只能当观众了。真庆幸自己能及时地调整,给每个孩子登台的机会,多一分耐心,多一点儿等待,多一点儿微笑,对自己和孩子都说一句“孩子,没关系,你慢慢来……”或者,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很棒!孩子,给你一个舞台,相信你能够在此尽情地表演,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精彩。

  爱在左,理解在右

  初中部 张利军

  送李沛峰妈妈到楼梯时,李妈妈噙着眼泪,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谢谢你挽救我的孩子!我只希望他在这初三最后几个月再不要去惹是非,平平安安读完初三!”我肯定地对李妈妈说:“这娃儿不会再犯事了,你放心吧!我们经常保持联系!”言毕,有一股欣慰涌上心头,回顾“李沛峰事件”感慨良多。

  让真相浮出水面

  接同学来报:李沛峰利用晚饭后回到寝室之便,窜到其他班寝室顺手牵羊拿走别人放在行李包中的手机,晚上耍游戏到12点多,现已把手机带到教室玩,欲低价转卖给本班同学。几个富有正义感的同学请求老师救救李沛峰,他们已经规劝李沛峰还回来,但李沛峰置若罔闻。他们只好劝欲买手机的同学不可买此赃物。于是我加强上课巡视,将正在课上玩手机的李沛峰逮个正着。

  把李沛峰叫到办公室不动声色询问手机的来源,李沛峰故作镇定地说是今早在食堂吃饭捡到的,还叫来好哥们作伪证。压着愤怒帮助作伪证的同学诚信对话,谎言被揭穿后,李沛峰又言之凿凿地“讲述”二手市场购得手机的经过,再三启发引导仍坚持手机是在二手市场买的谎言,看来这娃是不想面对自己的错误,电话请来家长。李沛峰在家长面前巧舌如簧,家长信以为真,轻描淡写地批评其不该乱买手机,只得避开李沛峰告知家长真相及其危害性,希望家长配合教育,家长带孩子回家反思。

  在家反思中,李沛峰电话联系本班同学,授意同学帮忙分担一部分责任,让其承担私拿手机,李沛峰只是拿了充电器。家长频繁来电诉说孩子的无辜。面对家长的偏听偏信,决定让家长带着孩子返回学校。当着家长的面,转述同学的话及对李沛峰知错不改的失望,并再次将整个事情的经过详细讲述。李沛峰见老师对事情经过了如指掌才不作任何狡辩。眼神中写满慌乱与恐惧,谈到直指真相的血淋淋的疼痛。这时,我一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温和,疾言厉声地痛陈其冥顽不化,辜负同学老师的良苦用心,语气中充满失望,直骂得李沛峰嚎啕大哭,发自肺腑地忏悔。

  让同学成为坚强的后盾

  在家反思中,李沛峰曾经在班级QQ群中扬言要让告密者没有好下场,并将矛头直指向曾有矛盾的一同学。语气中透着霸道,痛骂之后问他可曾知晓是谁向老师告密的,他说不知;但可以猜到是谁。我请副班主任到班上问告密的同学有没有勇气到办公室当面告知,结果到办公室的同学让李沛峰惊骇万分:有二十多个同学!我说不是告密者请回教室,同学说我们是来给李沛峰提点建议的。二十多个同学一一前来言辞恳切地劝说李沛峰:

  廖云泰:沛峰,你该改改了,你平时在寝室里耍霸道,我们都让着你,是想以宽容拉你回来,但我们并不想以此纵容你,这样会害了你的!但你越来越过分,欺负低年级同学,捉弄女同学,我们都看不下去了。

  李雅清:其实我们知道你的本质不坏,只是脾气太暴躁,许多同学都不敢与你说话,惹不起躲得起,以后不要那么暴躁了。

  李刚:(充满诗情画意)年少不更事的我们做了许多错事,现在我们都初三了,感谢生命,经历错误的人生更美好,就像冰心所说:“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组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梁彧:(声情并茂)我也和你一样不懂事,做了许多错事,我很后悔。我在努力改变,我很想为班级做点事,让师生情、同学情更多一些温馨,改正吧,我们相信你。

  佘珂文: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帮你吗?今天我可以帮你逃脱惩罚,明天你就会铸成大错!我会很后悔!错了就要承担,就要改正,以后我们仍然是哥们!

  冉毅:你和社会上的人一起混有什么好处?会有什么下场?私下里我们劝过你好多次,你都不听,才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不想眼看着你坠入深渊而不管!你要记住,我们是真正为你好,才这样做。

  李智明:你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抽烟、喝酒、打架,你把别人打了你要付医药费,还可能被抓进监狱里去;别人把你打残打死了,你的父母怎么办?他们那样辛苦挣钱,还不是全为你有一个好前途?

  ……

  声声劝诫,句句真诚,李沛锋边哭边点头,诚心诚意地道谢致歉,李沛峰的妈妈泣不成声:你要改啊!你不改太对不起老师、同学了!

  让家成为爱的港湾

  待李沛峰痛彻心扉地反省之后,感觉李沛峰的家庭教育出了一些问题,于是请李妈妈谈谈李沛峰小时候发生过什么事?

  李妈妈讲述:几个月时带李沛峰回外公外婆家呆了四个多月,一岁半由于父母倒夜班,将他托付给爷爷照顾,姥姥生病;四五岁时由于父亲外派学习一年,母亲无法独自照顾,送到外公外婆那里住一年半,小学四年级时,因外公身患绝症,母亲下岗,便回去照顾外公一年半,这段时间李沛峰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脾气很暴躁。

  母亲讲述着,李沛锋不时激动地哭泣,询问他内心的感受,边抽噎边诉说:到外公外婆家,很受外公外婆宠爱,但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家的感觉;妈妈回去照顾外公时很愤怒很委屈,还有其他兄弟姊妹为什么只有妈妈去照顾外公?和爸爸在一起犯点小错误就会被暴打一顿,很害怕回家。

  听完母子陈述,首先表达对他表达生活感受的理解,尊重。接着分析李沛峰的童年生活在不断离开最亲近的人——妈妈,从而缺少安全感,这是今天所有行为的根源。然后让妈妈诉说当年离开儿子的感受:初为人母,与父母分享的激动夹杂着夫妻别离的不舍,倒夜班无法照顾儿子的焦虑、无奈;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掺杂着对丈夫儿子的牵挂,往返的奔波、辛劳……母子俩相拥大哭。

  待平静后,告知李沛锋,迫于生活的压力,妈妈做出无奈的选择,带给你成长的困惑,可以理解妈妈的选择吗?李沛峰平静地回答:“以前我并不知道妈妈这样做的目的,现在理解妈妈的慈爱、孝顺,以前曾经很恨妈妈的狠心,现在明白妈妈的苦衷。”

  最后让李沛峰真诚地对妈妈说:“谢谢你,妈妈!”并向妈妈深深鞠躬致谢!母子俩再次相拥而泣。

  李沛峰主动要求到班上向全班同学道歉,表示要洗心革面,请同学们监督。同学们以掌声接纳了他!

  补:后来,班上有同学发生冲突,李沛峰用现身说法劝诫同学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勇于认错,勇敢面对!初三最后学习中尽最大的努力冲刺,主动帮助老师分担班级事务。

  与时俱进 润物有声

  ——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高中部 郑才玉

  2011年秋季,四川省全面进入了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改呼唤着班主任不断反思,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他的思想道德面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他对学生的期望,他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取舍等,无不渗透在他对班级的管理之中。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班主任必须学会反思。所谓反思就是指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的自省、内省能力,追求较高境界的人格品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

  1、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未来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并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成果。班主任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指导下,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因此需要每个教师不断接受再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智慧和培养他人创新智慧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确为我们打开了创新教育的思路。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班主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

  2、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看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看重一个个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并从班级管理中发现生命的保存、延伸、发展和增值,来阐释教育的本质。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去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不仅仅是因为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建设者,更是因为教育能够造就出具有健全人格、诚实、正直、追求真善美的“人”,真正的“人”。只有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才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3、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终身学习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加重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需要不断“充电”。若不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就不会走出传统迈向现代,就无法顺应现代教育。班主任应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未来的新社会培养新人。教育面向未来,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培养人才要着眼于社会未来以及个体发展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使他们具有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性,从而培养适应变化快、自主能力强的“未来人”。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热爱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新课程理念促使班主任不断审视,转换自身角色 

  1、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的时期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班主任角色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教师为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时代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树立起新时代“生活导师”的形象。 

  3、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娇正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则不仅满足于此,而是更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 “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一位哲学家说。新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而应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 

  4、班主任角色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把班主任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化为简单的重复劳动,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而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则不同,他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与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上,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化。 

  5、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班主任应充分意识到:教育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现代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机智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 

  6、班主任角色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应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我们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潜移默化地起着巨大的作用。 

  7、班主任角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倾向于把自己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单元,并把它与外界隔绝开来,管理班级自已一人包干,管理范围只局限于学生在班在校的时候。结果往往导致“狭隘的集体本位主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则不同,他首先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联结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的一个重要纽带,他主动联合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教育对策,以便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系统的整体功效。班主任应以“教育社会化”的新视角看待班主任工作,强调主动了解研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争取更广泛的教育力量的支持。

  三、实施新课程,重塑班主任角色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再仅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活动组织者”、“班级管理者”、“模范公民”、“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时期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倾听学生(listening to the leaner),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地与学生的想法共舞(dance with your ideas) 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和道理。这样,班主任才能摆正位置,转变好角色,使班集体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1、设计师。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是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所谓“自主化”是指在规范、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凭人为的外力作用,主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设计管理上来。班主任的这种设计师角色,是由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倡导多让学生自主管理。每一届学生的特点不一样,班主任就要设计针对性很强的远期、中期、近期培养目标。要设计规划班级的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月乃至每个星期的教育管理重点。

  2、学习者。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班级事务的权威,凡事居高临下,班主任的意见就是唯一正确的。此时的班主任,常会让学生有一种敬畏。而新课程的实施,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很多不足马上暴露出来了。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控制学生的方式方法上,都明显地感受到力不从心。学生已不在是班主任手中的一颗棋子,任由班主任摆布,他们都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己见解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仅仅满足于原有水平已不能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应重新学习,在课堂中、在学生中、在活动中、在教育生活中学习。

  3、咨询者。青春年少是人最宝贵的黄金年代,是身心发育、励德睿智的关键时期。生命规律决定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是不同步的,这便导致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困饶。心理健康,如同人的身体健康一样,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它与身体健康相比,更容易被成人世界忽视。一些成年人,包括班主任,往往简单化地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看成是人的“本性”、“品德”和“智力”方面的问题,而用南辕北辙的手段来对待;或者,嘴上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行动上却又往往摆花架子,走形式,结果于事无补。另外,学生的心理困饶,还算不上是心理问题,只要策略科学,学生就会摆脱心理困饶的。班主任不仅应该同所有教师一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要想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首先要做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就心理发展而言,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班主任应该通过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真正成长为道德优秀、知智卓绝、体魄强健、美感丰富的一流人才。

  4、组织者。在新课程中,班级教学更重视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甚至还有一些实践活动课根本不可能在教室里完成,而是到广阔的社会中去体验。因此,班主任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形式能够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主体参与思想,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讨论中,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齐心协力,优势互补,相互借鉴,产生参与探索、乐于质疑的动力和灵感,产生“1+1>2”的合作教学效果。合理的小组组合非常重要。如何分组?能不能真正地合作?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的组织和协调。必须不断地提醒小组成员,小组一旦确定下来,小组成员应荣辱与共,告诉他们如何磨合,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在互相合作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同时通过班主任对小组的表扬或鼓励,促进小组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更好地合作,取得共同进步的良好效果。小组学习中,还应考虑如何处理小组间的矛盾。由于小组间的水平、能力不同,学生、小组间的竞争,往往会在小组之间表现出来。班主任应和学生一起分析状况,确定如何把学生的这种压力转变为动力促进大家共同发展。

  5、研究者 。“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研究是一种意识、态度,不是简单的方法,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自觉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 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其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主,凡事从做中学,摸索前进,这期间不少人需要走过许多弯路才能获得理论层面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操作规程。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班主任要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专家。

  6、外交家。班主任作为课改宣传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接触的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校各种管理人员、社会上的各种人士等等,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实际上就是在与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就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协调多方关系的外交家。首先,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班级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和学生的目光平视,将自己置身在班级集体之中,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相处,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其次,班主任是联络其他课任教师的纽带。由于学科性质不一样,教学要求、授课方式、教学风格便不一致,课堂管理方式也不一样,班主任与各课老师之间便容易产生摩擦,甚至发生冲突。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协调工作。再次,班主任要协调班级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最小管理单位,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与学校的管理目标一致的,班主任只有深刻理解学校领导的意图,并与学校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还是沟通家校的桥梁。家长与班主任的心情一样,目的一样,都希望孩子好,但处于不同的立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不一致。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去协调和家长的关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拍。最后,班主任还要协调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班主任教育理念应该是一个大教育观念,要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只有把班集体融入社会大环境中,让学生在了解、讨论、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思想中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是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认识误区的最好方法。只有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广阔天地里摔打滚爬中成长,使思想得到不断地锤炼,才能改变空洞苍白的说教,使学生真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这样说,今天的班集体是开放的,积极的,也是受学生欢迎的、容易接受的、富有意义的一种教育途径。 7、信息平台。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信息源,更应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平台。教师的责任不再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可能自由地发展才能和兴趣,特别是创造才能和创造兴趣;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切实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会合作、会负责、会关心、肯进取、敢冒险,成为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担,任重道远,作为班主任我们更要上下求索不辱使命。总之,新课程在班主任工作中得到深化,班主任在新课程大潮中得以升华。

  德育先进

  初中

  10月行为习惯流动红旗班级

  初2011级(初一):1班 2班 14班 19班

  初2013届(初二):1班 2班 5班 13班 19班

  初2012届(初三):2班 7班 8班 17班

  10月清洁卫生流动红旗班级

  初2011级(初一):2班 5班 10班 11班 15班 17班 19班 21班

  初2013届(初二):2班 4班 6班 8班 11班 16班 18班 22班

  初2012届(初三):2班 7班 9班 15班 16班 18班 22班

  高中

  10月清洁卫生流动红旗班级

  高2011级(高一):3班6班8班 12班

  高2013届(高二):2班4班8班 11班

  高2012届(高三):2班6班7班 9班

  10月思品课优秀班级

  高2011级(高一):3班 5班 6班 8班 9班 10班

  高2013届(高二):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7班 8班 10班 11班

  团委

  “颂文明礼仪,展名校风采”礼仪大赛获奖名单

  初2011级:

  一等奖:19班 15班 12班 6班

  二等奖:11班 4班 1班 22班 16班 21班 18班

  三等奖:20班 9班 8班 14班 2班 5班 13班 3班 10班 7班 17班

  高2011级:

  一等奖:10班 13班 3班 4班

  二等奖:5班 11班 9班 2班

  三等奖:8班 1班 6班 7班 12班

  十月青年服务周活动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

  班级:初2013届(5)班 初2013届(7)班

  个人:初2013届(7)班 刘子璇(在值周过程中每日主动拾拣垃圾,态度积极)

  德育视野

  关于我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棠外 郑世雄

  国庆前参加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收获不小,颇受启发,联系我校具体情况,对我校德育工作做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现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个汇报。

  我想重点谈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要更新德育观念;二是我们的德育工作需要创新和精细化。

  一、我们要更新德育观念

  我已从教四十多年,也算教育战线上的老兵。但现在回头反思自己的德育观念,总体来说,仍是传统的、陈旧的、不合时代的。因为从我思想上来说,还没有真正将学生视为“德育主体”。就像中学教学上的传统观念,是以高考为目标,把学生当作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将高考需要的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传统观念,则是事前设置一些大而全的“完人”化、“圣人”化的目标,通过刻板地说教、管理、训练、告诫等方式,强制学生接受既定的道德规范,强调学生养成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这种观念形成已久,至今也还有很强的惯性,不时会跳出来左右我们的德育思维和实践。所以,我们必须首先从观念上彻底变革,才能引领我们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爱将下一代比喻成祖国的花朵,我们的学校就是百花盛开的花园,这是非常生动贴切的。但我们旧的德育观念往往忽视了百花争艳中各种各样鲜花的不同生命和个性,以及应有的不同培植养护的方法,而妄图通过统一的浇水灭虫就能将各种各样本就不同的幼苗都培育成同一种规格的精品牡丹花。事实上,无论你怎么幻想,怎样辛劳,这都是办不到的。

  也有人爱将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这种“工程师”的工业隐喻是不太恰当的。因为“工程师”的工作对象是没有生命化、个性化的标准件产品,而教师的工作对象却是一个个不同的鲜活的“具体的人”。所以将教师比喻成“园丁”更恰当些。这种农业隐喻蕴含了工作对象的生命化、个性化。要使校园里百花盛开,教师就必须要具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倡导的“园丁的智慧”。

  我校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共有六千多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学校、家庭,就像六千株各种各样的小苗。我们的老师必须认真了解分析自己班上的几十株小苗的不同的生存环境、成长历史、个性特征,喜阳还是喜阴,耐干还是耐湿,如何修枝剪叶才能让他们都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方能突显我们“园丁的智慧”,才能使校园百花争艳,才符合我校“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相反,如果不管这些小苗的不同品种和属性,每天都辛辛苦苦将所有小苗搬到阳光下晒,每天都辛辛苦苦用水狠劲浇灌,每天都辛辛苦苦按一种规格修枝剪叶,非要让他们全都能开出精品牡丹花,那,不知有多少小苗会毁在我们好心的辛辛苦苦之中啊!

  我们常见到有的老师爱大声训斥全班同学,那时虽教室寂静无声,但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至今也还有老师但凡学生违纪,就将学生赶出教室罚站或到办公室面壁思过,这样简单的体罚也往往不能真正解决道德教育问题。我们一些老师仍将思品课、班会课当成批评学生的问题课或强制灌输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的说教课。

  这些看似德育方法问题,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德育观念问题。最近,我们都刚听了王文湛教授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场非常好的报告。他指出,中小学学生的问题,70%是心理问题,而不是品质问题。他给学校的题词是“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怎么才是“育心”?我的理解是重视学生心理,精心培育呵护学生心灵,教育要通过学生内心的自我认同,欣然接受,才能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仅靠强制和压服,学生心里不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任何一种教育,包括道德教育都具有控制的成分。然而必须明确的是,控制是第二位的,自由才是第一位的。没有自由这一基础,控制就会演变成对人性的改变和强制,对人的尊严的羞辱和抹煞。而一旦丧失对人的尊重,道德教育也就不为道德教育了。德育的领域应是自由的领域。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恰恰在于自由自觉的人类本性”,“以人为目的”是德育观念的核心。当代伦理学特别强调人道主义和个人的价值与权利,大到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学校或一个教师,若不尊重个人,不以人为目的,那么这个国家或这个社会、这个学校或这个教师也不会令人尊重。这就需要在道德教育中要尊重个人自由。这段话是北师大王啸博士后在这次论坛上一再强调的。我的理解“尊重个人自由”不是放任自流,任其错误,而是在“尊重学生”,以“人为目的”的前提下,弄清错误的情况和根源,耐心细致地选择适合“这个学生”的教育方式,使教师的“价值引领”与学生“自主构建”的自由活动有机结合,成为学生良好道德的“生成”过程,成为受动与能动,继承与超越的统一,最终让学生从内心自觉自愿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不少老师已在注重学习体会并践行新的德育观念。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抛弃以往仅用“成绩好,又听话”一把尺子量学生的做法。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走进学生心灵。多用几把尺子,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以欣赏、关爱、热情鼓励的态度加以引导,再内化为学生自己前进的能动力量,使他们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棠外附小座右铭)”,获得最好的发展。

  如附小杨梅老师对班上一个调皮、好动、没礼貌,家长也头疼的七岁男孩,没有动辄就批评,而是“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走进孩子的内心,她就想到:“家长训斥他,老师批评他,同学排挤他,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受得了吗?”于是她细心观察,循循善诱,把批评变成表扬,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使这个男孩越变越可爱。

  如初中孙晓晖老师的班上,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特点和长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承担如考勤、保洁、关灯、督促收餐盘、主办黑板报等责任,人人有担当,个个有检查。引领他们尽职尽责,使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价值,收获成就的喜悦,增强上进的信心,学会自我管理。

  如初中张利军老师面对学生的师生矛盾、母子冲突、学习受挫等问题,不是简单说教,而是满怀爱心,给学生们生动地描摹出“弹簧受压,压力越大弹力更强”、“风筝断线,零落成泥辗作尘”、“屡遭挫折,是鹰就在天空翱翔翻飞”的语言图像,引领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化解了矛盾和冲突,学习上也洋溢出“冲锋的豪气”。

  如高中毛洪波老师在高三班主任工作中,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心理、情绪、表现,细致观察分析,“用爱的道具,做学生心灵的引导”。他在不同时段精心选择的一篇文章、一条班训、一个梦想瓶、一盆清污水、一段黄丝带所引发的德育活动,都是那样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同学们一步步战胜自己,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让孩子们通过努力收获了他们自己的奇迹”。

  再比如,我们到附小调研时,听苏校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总是不爱做作业的男孩子,遇到两位老人打听领导的办公室,他立即主动上前问好,知道他们是为孙子选校来咨询的,不巧下班了,老师不在办公室。这孩子自告奋勇说:“我是附小的学生,我带你们参观好啦!”接着就热情地带着两位老人走遍了学校,上楼梯还搀扶老人,并边走边如数家珍般地夸自己学校的好。两位老人后来感慨万分地对苏校长说:“你们学校的孩子太有礼貌了太乖了,我们什么都不用问了,孙子就读你们的学校了!”苏校长后来专门买了小奖品去奖励这个孩子,当她到班上问:“某同学在吗?”其他同学都将目光投向这男孩,表情显然都是担心他又犯了什么错误;而他一听叫他名,也立即就端端正正地站到教室后面,埋下头准备接受批评。当知道校长是要表扬他奖励他时,同学们都热烈地鼓起掌来。要是只用“成绩好又听话”这把尺子衡量,这孩子怎么也算不上是好学生,但他热情、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学校,善于交际,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在校长老师的鼓励下,这孩子学习也大有进步,今年考进了我们初中部。

  话说回来,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动、幼稚是他们的天性。犯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当他正欣赏盛开的鲜花时,却突然看到一个四岁大小的女孩子跑来细心地折了一朵最美的花朵,返身就跑了。本想批评这小孩的他,悄悄跟在这女孩后边,从窗户外看到小女孩进屋将美丽的花朵送到病重卧床的奶奶面前:“奶奶,您看这花多好看啊,您快好起来吧!”后来,苏霍姆林斯基反而奖励了这小女孩两颗糖果,称赞她是乖孩子。他在书中语重心长地说:“批评一个孩子的错误很容易,可是,要呵护和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同一件事,同一个孩子,我们的观念不一样,认识、处理和结果就不一样。我们倡议我们棠外的老师要像学习钻研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一样,认真学习和钻研德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教学改革最核心的理论是将学生从“教学客体”变为“教学主体”。同样,德育观念最核心的变革就是要将学生从“德育客体”变为“德育主体”。虽仅一字之差,却须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前者脱离学生现实的道德生活,把学生视为道德规范的接受者,当作“道德客体”来培养,从中折射出的是一种抽象主义的人学思维,这种人学思维忽视了人之为人的未完成性、丰富性、历史性、超越性、创造性、自由个性等特性。而马克思人学思维中的“人”是在现实生活或社会关系中从事着生存发展实践活动的主体,即“具体的人”。以马克思人学观念为基础,学校德育应是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建构自己的道德生活,从而不断地自我生成“有道德的人”的实践活动。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返现实生活,通过学生道德生活的现实构建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把学生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是学校德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传统的德育观念把学生当作“德育客体”,就好比装美好品德的口袋 ,教师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德都一骨脑儿装进这些口袋。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你不考虑口袋的感受,也不管口袋底有洞,你装的东西再多也都漏掉啦。而且学生作为“客体”,那也就该“客随主便”,你爱装啥装啥,至于客体接不接受那是另回事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道德教育学生烦,老师累。德育不快乐,德育实效不高成了普遍现象。曾有个德育课题组做问卷调查,100%的学生都希望德育活动丰富多彩,但93.3%的学生不愿参加现在的德育活动。学生填的原因是“没意思”、“不给力”、“假”、“烦”、“枯燥无味没兴趣”“离我太遥远”等。反思组织者设计者的问题,常缺乏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学生的心理愿望和需求,学生自然不欢迎了。

  新的德育观念下,学生变成“德育的主体”,德育当然应考虑主体的感受和认可。建议我们每进行一项德育活动,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考虑:

  1、德育应该是亲切的。它应使学生感到贴近自己,走进内心。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学生就会感到亲切。

  2、德育应该是可信的。力戒假大空、高大全,举的典型,树的榜样,开展的活动都应该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3、德育应该是有用的。比如我们的诚信教育,可以让学生看到,只有具备了诚信的品质,银行的借记卡才能不用先付钱也可以把需要的商品买回家。但有不诚信的记录,就办不到。

  4、德育应该是快乐的。如果老师与学生是猫和鼠的关系,德育肯定不快乐,如果德育脱离学生生活,漠视学生内心潜藏的愿望和热情,缺乏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动性,德育肯定不快乐。反之,如果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严师”,而同时又有“慈母”般的关爱、知心“朋友”般的真诚,心理“导师”般的循循善诱,那德育应该是快乐的。如果德育从目标、内容到过程都回归生活,那德育应该是快乐的。举个简单例子:面对一个被家长宠坏了的独生子女,一开始就教育他要做到“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象白求恩、雷锋那样,行吗?他能接受吗?快乐吗?他会觉得离他生活太远、太假,甚至会在心里说“少给您老师工资你干吗?”产生逆反与抗拒,这不但毫无效果,还会更难教育。师生都不会快乐。但如果我们别把教育目标订得太高级、太精英、太单一,而大众化些、生活化些、多层次些。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妨把目标从天上回归地面,首先教育他要懂得“不妨碍他人”,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基本目标。教育内容也取自他自己的生活,如 “课间在教室内或走廊上玩篮球”。就让他和同学们自由讨论“这对他人对自己有危害吗?”还可引伸到“我所见过或做过的妨碍他人的事例”及“当我被妨碍时的感受”等。若能再精心设置些生活情景或生动的表演,让学生在快乐的自由思维中感悟体验,逐渐生成“不妨碍他人”,能为他人着想的品德,德育就会是快乐的、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再逐层次地向“助人为乐”发展,再向“无私奉献”学习,并且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助人和奉献的快乐和幸福,那德育应该是有实效的、快乐的。愿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践行快乐的德育,收获德育的快乐。

  二、我们的德育工作需要创新和精细化

  随着德育观念的变革,德育工作也必然要有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我们高兴地看到我们学校已有不少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如“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品课”育人,德育导师制,学生自治等,但都需要进一步精心打造,逐步完善,加强过程督查,特别是重在落实。我想在这里只重点谈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问题:

  我们是寄宿制学校,校园里生活着六千多学生,且大都是住校生。如果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扮演的是消防队的角色,成天四处防火灭火,那只有疲于奔命,忙得焦头烂额,还常常收效甚微。如防学生翻墙外出或外卖,几千米的围墙几个值周教师怎么看得过来啊;再如食堂内总有少数学生用餐后不捡餐盘,值周老师顾此失彼忙不过来,这是行政会上老生常谈的问题;还有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果皮;教室里、操场上、甚至学生公寓旁的树枝上,食品袋、方便面盒也还不时可见;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还有的同学爱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校园路上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讲脏话,粗话,随意踩踏花草;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损坏学校的公共财产如桌椅、开关等。问题真是不少!

  何况,我们面临的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独子时代、富子时代,传统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撞击,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不少学生沾染了自私、叛逆、贪图享受、怕苦怕累、脆弱娇气、花钱无忌、好玩厌学、上网抽烟、好奇早恋、相互攀比、随意撒谎、待人无礼等种种毛病。我们常听家长说,自己的独生子女让他们操碎了心。何况我们一个班几十个,一个学校几千个学生,成天解决问题,处理问题都忙不过来,老师怎不呕心沥血啊!当然,若老师的辛苦忙碌能真正使学生转变了,老师再费心血也欣慰,但往往是涛声依旧,问题依旧。老师只得仰天长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难教啊!难怪北师大一课题组抽样检测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有60.38%教师处于疲惫状态。这里的根源,还是一个德育观念问题,还是把学生当作“德育客体”,被动接受老师的教育,没达到“育心”,问题没从根上解决,这样的情况的确使人无奈。但若我们真正转变观念,学生是“德育主体”,他们才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应该让他们自己真正动起来,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我们的德育要有效,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自我接受,再保证实施。只有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如果学生迫于压力表面顺从,内心抗拒,问题就会更难解决。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让学生自行去找问题,自行去学习,自身去感悟,自身去体验,自身去落实,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怎样引导,这就要看一个老师的教育观念、水平和能力了。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就一定能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美国哈佛大学校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来自于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所以,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德育活动,推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给老师找帮手的临时措施,而是学生德育本身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一定要精心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怎样才能搞好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呢?我认为需要重点抓好三点:

  1.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切实培养好学生骨干

  学生是德育主体,老师作为引领者,每开展一项教育活动,除精心准备和设计,一定要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广泛收集学生的“金点子”。如根据班上的现状和需要,教育内容让同学提,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同学议;具体实践操作,让同学做;活动过程,让同学查;活动规律,让同学找;活动结果,让同学评。老师画龙点睛,“价值引领”。这样不但充分发挥全体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聪明才智,而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其中,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首先要抓好班团干部的培养,这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骨干力量。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好,工作大胆的学生干部队伍,形成班集体的核心,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班主任的辛劳也可减轻一半。这里的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培训、引领和督导。

  我们啦啦操班班主任鲁敏老师就成功培养出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这次我校啦啦操班勇夺成都赛区三项冠军后,又千里赴重庆,勇夺全国啦啦操比赛两项冠军,一项亚军。几十个初二的孩子外出比赛,而且连续作战,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但领队的朱助理感慨地说,这个班的学生干部太得力了,生活、比赛都有条有理。比如你要通知开个会,等你领队和教练去时,学生干部早把全班同学组织得巴巴适适的了。这可不是临时能训练出来的,它凝聚着鲁老师平时的多少心血啊!这样的班集体如此能战斗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要向成功的德育经验,向优秀班主任学习,更倡导每个班主任都能大胆创造和探索出适合自己班集体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方法、新经验。

  如设计出“自我管理手册”从目标管理、心态管理、情绪管理、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要求学生每天花两分钟时间自觉填写,成为习惯,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

  如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班规民约和班训的讨论、起草和制订,做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的主人。

  如建议班上同学养成日记习惯,或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己准备一本“错误备忘录”,任何人都是在经历种种错误中成长的,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要重蹈覆辙。因此,有必要把错误与自我批评的内容记录下来,经常反省那些记录,使以往的经历成为对自己的训诫和激励,成为自己的前车之鉴,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我们不跟孩子“较劲”,让孩子自己跟自己“较劲”。“备忘录”或日记,既可提高写作能力,又能心灵反思,进行道德长跑。孩子的成长需要尊严,需要宣泄,需要肯定,需要自由,需要包容,需要自省,给孩子一个和谐、平安、思考、自省、自信、自强的自我教育空间,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有效需求。

  除正面积极引导,我们还可以从反面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如联系班上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发动学生自行讨论“妨碍他人”、“不文明”、“不礼貌”“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低碳”、“不环保”、“不节能减排”、“不和谐”、“不诚信”、“没孝心”等种种表现、产生的根源及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这些都可促使学生在自我教育的亲身体验中,通过内化,逐渐生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总之,要使德育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主动参与,自我完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活动育人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学科课堂教学中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而且,学生不喜欢空洞的说教,但很喜欢参与贴近他们生活的各种德育活动。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活动育人,是我们搞好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工作。

  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要给予学生一定指导,但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如号召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班级的文化建设或校园的文化建设搞出自己的独特创意,大家评比优选,博采众长,付诸实践,让学生既收获创造的快乐,又得到环境育人的体验。

  如推行每个学生都轮流当一天“小班主任”或当一天“值日班长”或提出“如果我是班主任”的几条建议,增强主人翁的责任心,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体验老师的辛苦。

  如建议每个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给父母、老师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做一件敬老孝亲尊师的事,还可开展各种各样的感恩活动。

  如倡导学生做自愿者或义工,为学校、集体或他人做好事,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践行助人为乐。

  如有机结合每月的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象儿童节、青年节、植树节、重阳节、无烟日、环境日、助残日等等,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

  如及时抓住学生当前关心的热点问题,引领他们自己组织“辩论会”、“演讲比赛”、“礼仪修养大家谈”、“我努力”、“我能行”、“我有用”、“我自信,我成功”、“战胜自己的快乐”、“艰苦奋斗的幸福”等等主题活动,让他们通过构建自己的道德生活,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如开展多元文化的教育活动,除办好每年的艺术节、运动会、书画摄影展等,还可坚持每天练一页钢笔字,写一篇日记;每两三天背一篇美文,背一句格言;每周诵读一篇国学经典;还可开展欣赏名画、名作、名言、名曲的交流活动;开展大唱红歌活动;开展观看经典电影活动;开展自创心理剧、课本剧演出活动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和审美习惯、丰富人文素养,为学生打下终身受益的文化烙印。这些都是以美育德,文化陶怡的好活动。比如写字教育,这也是黄校长多次强调的,它既能修身养性,启迪智慧,又能提高审美能力,强身健体,德智体俱在其中。若能坚持下去,三年间每个学生都能练就一手好字。这不但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学校,仅此一项特色,就可以给学校的三年规划和目标,给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增添一抹亮色。

  3.注重活动过程,精细化督促学生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通过细节来体现的,细节的变化更能体现观念上的更新和进步。德育工作是雕塑人的心灵工作,它无所不在,精细化的督促和指导显得尤其重要。

  我校已经启动的一些学生自我管理活动,如“团员青年服务周”(小红帽活动)、各楼层“年级学生会督查通报”等,学生们已经动起来,而且初见成效,非常好。但刚开始还有一些不足,如“小红帽”有的还不敢大胆制止不良行为;有的责任心还不太强,;有的服务范围太窄;有的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小红帽活动过程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更重要的是需要所有的班主任一定要教育没有担任小红帽的学生(现仅由初二试行),尊重值勤服务的小红帽,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校园,促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自身文明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看了各楼层学生自行负责的日常行为、节能减排等督查通报,有的做得很认真很好,但有的没坚持定时更换记录,有的填写不认真规范。如我们从细节上也给予重视,每天检查并给予引导,学生就会在每一个细节上认真注意和操作,就会逐渐培养起事事讲“认真”二字的好品质,就会把这项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

  再如学生公寓的管理,在年级组长、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的引领督促下,不管是女生宿舍楼还是男生宿舍楼,清洁卫生现都是不错的。但若内务整理再精细化,象书架的整理,东西的摆放,毛巾的晾挂,甚至抽屉里、衣柜内的收拾,都再按高标准改进,那我们的宿舍就更整洁更温馨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强,一辈子都受益无穷。

  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我们要在德育新观念指导下大胆创新,精细化工作,率先垂范,还要努力让家长、社会都一起来学习和践行新的德育观念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德育大环境,才能有效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也不是仅靠学校老师就能造就的。但我们可以不懈努力,在这个宏大的事业中有所作为啊!

  如我们初中的袁成老师就利用互联网上最新的发展潮流,针对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建立了以德育为主要功能的班主任博客,用现代技术搭建了新的家校教育之桥,德育宣传之窗,点击率高达11万之多,很受家长的欢迎。这不但实现了家校跨越时空的沟通,也可作为师生释放心灵密码的交流平台;不但成为班主任和班级共同成长的家园,也开启了我们棠外向社会宣传的又一扇窗口。

  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好,班上的各种活动获得家长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就更顺利。鲁敏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令她动容的事:9月30日学校放国庆假,为了更好地迎战啦啦操大赛,她给家长们讲好晚点来接孩子,以便孩子们抓紧时间赛前训练。谁知傍晚突然停电,训练还没完,他们就移师到大校门内小广场,借着校门外的灯光继续练。家长们陆续到了,不约而同地把车停成一个半圆形,全把车灯打开,像舞台上的聚光灯把小广场照得雪亮。孩子们越练越起劲,家长们不但毫无怨言,还越看越欢喜。这次啦啦操班在全国大赛勇夺两个冠军,与家长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而家长能大力支持,更与班主任的出色工作是分不开的。这些年轻班主任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多,年轻班主任多。别总说经验不足,年轻是优势,年轻是财富,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只要肯学肯干,就一定能出大成绩。所以我们对棠外的德育,对棠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信息来源:政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