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心愿
方嘉仪  时间:2012年11月3日 浏览数: 打印

  我喜欢读书,钟爱余秋雨先生的文章,那《文化苦旅》在中描述的内容是我毕生岁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深深感受到读书人心中那一份份深深的民族情节和文化内涵,也让我从文化的过程中去找寻历史的真相和文明的进化程度,同时也衍生了想去到那些充满了神奇魅力的神圣之地的心愿。

  特别想去敦煌,去见我最想的壁画,去看那神奇的飞天,也想去看看王圆箓那沉静的圆寂塔,去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道士把敦煌的文物以那么低廉的价钱卖给了外国人,去探究那是怎样的一片西天凄艳的晚霞。也特别想去拉萨,去看看佛教神地布达拉宫,传说中的喇嘛和活佛都成为一个不能遗忘的记号,那镀金的宫殿是不是也 传颂着文成公主最悠扬的绝唱,是不是也记载着松赞干布最动人最豪爽的故事。

  于是,我把这些带到了语文课堂,给学生讲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讲他眼中又可恨又无奈的道士,讲敦煌那些优美绝伦的画卷,讲那些入木三分的雕刻,讲敦煌学研究者的悲哀和无奈,那些钟情于中国文化的学者手持相机去外国的博物馆拍下资料回来研究的苦楚和辛酸,那份文化人心中的悲凉和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我给他们讲布达拉宫的构造、来历,讲喇嘛和活佛的故事,知道这是一种宗教信仰,给他们讲朝圣的故事,那种五体投地虔诚让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我以为他们仅仅就是为了欣赏那些图片,听这些或许听不懂的故事,而忽略了对文化的感悟,可是这一切都会润物无声,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显性的效果,但孩子的心里或许也根植着一种对民族的钟情和热爱,对文化的欣赏和信仰。

  更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会演变成孩子的心愿,每周都会如约地受到来自遥远的澳大利亚的信息,上周她发了一条信息:“因我近半年的时间都不在成都,可能也还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回到国内,所以你接任孩子的班主任,我就还没有来得及拜访您。近段给孩子大电话时了解到孩子在近段转变特别大的,特别是在学习上,他说方老师上课就像有一种魔力在吸引他听老师的讲课!”感动在心,告诉她孩子的变化确实很大,也感谢她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昨晚接到她的电话,她激动地说:“儿子告诉我他有个心愿,他的心愿就是帮助老师实现她的心愿,但是现在他没有办法实现,说如果他表现得很好,让我帮助他完成他的心愿。”

  我一听,那种震撼,那种感动让我足足呆了三十秒,我从来没有奢望过孩子会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回报,他们幼小的心中盛满了感激和感恩,盛满了对老师浓浓的爱,着实让我感动不已,让我内心变得无比温暖,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多了几分肃然起敬,更多了几多庄严的爱意和责任,也把平日里那些烦恼一扫而去。

  蔡元培先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我对先生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只是用我自己的心声去教给孩子语文的含义,告诉他们原来语文就是这样的,让这种充盈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学识感染孩子,并能化作学习上的一种动力,成为一种深深的语文情结。这就是我的幸福,我的所愿。

  (审/付全中)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