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培训结束后的思考
文/邵培德  时间:2014年12月22日 浏览数: 打印

  教师讲作文,叫学生议论当开门见山,直奔中心论点,说这是获得高分的有效办法,学生自然是言听而笔随了。可校外的体验式培训却不是这样的,它先从游戏入手,让男女学生交叉站立围成圆圈,跳一跳,摇一摇,先活跃了气氛,这才叫同学们进入主题——体验高台跨断桥。

  两根铁柱,约十米高,学生戴好保护绳套和头盔,爬上去,战战兢兢,将断桥一侧的滑板拉至一定距离,抬腿跨过另一侧,然后用保护绳放下高台,过程也就结束。但看当代中学生们,有惊恐万状者,有痛苦流涕者,有站立不起至魂飞魄散未跨桥直接由保护绳放下者,少有勇敢跨越而丝毫不带恐惧状的

  于是我想到了共和国同龄人的青少年时期,不同年代的人,真不可同日而语。这高台跨断桥的体验,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真的是狗屁不值,创办者是连一分钱也赚不到的。

  还记得建国初期,从兵荒马乱的民国而来的人,谁没见到过打仗呢?习气使然,读小学时的我们便分成两起,放学路上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柳条当武器,双方对打,打输一方是日本鬼子,无比丧气,打赢一方是八路军战士,多么光荣!这剽悍之风,吹到“文革”,便有了派仗,从杀钢钎到打枪炮,多多少少,年轻的中学生谁没干过一点呢?对这些曾打过鸟、上过树、抬过石头、拉过板车、挑过一二五(即一百二十五斤重担子)煤炭上跳板船心不惊肉不颤的青少年,什么高台跨断桥的体验,用得着吗!简直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

  然而毕竟是时代不同了。对于那些从没有经历过劳动锻炼,没有经历过饥寒冻馁的当代学生,这种体验的的确确用得着。看看同学们从高台跨越断桥后下来时的兴奋心情,我们不能不佩服体验式培训的创办者的经营头脑,让人料不到这也能赚钱,而且赚不菲的钱。共和国同龄人的我,忍不住要唏嘘一二了。

  人不能无苦难的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倘父母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受磨难,交给别人去搞体魄似的磨炼教育也是好的。但这种体验式的培训教育,或多或少有几分作秀的味道,但要真能达到磨炼学生意志的目的,还得加大些残酷的程度才行。可如此一来,家长们受得了吗?当代青年学生承受得了吗?

  呜呼!唯叹唯息,少了磨难这笔财富,人难以成熟,而磨难于人,哪是写作文说些隔靴搔痒的话所能济事的呢?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