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校内公告栏

棠外行政、党员十月主题学习系列选编材料(总第49期)

发布部门:党委编辑录入:付全中时间:2017年10月18日浏览数:

  全体行政、各支部(党小组)、全体党员同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新跨越的五年,中国教育勇立改革和发展的潮头,浩浩荡荡,奔涌向前。

  现摘录《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立德树人篇》一文(见附件),请全体行政、各支部或党小组以职能板块、支部(党小组)为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希望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珍惜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自觉肩负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立德树人,立足本职,争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弄潮儿,为助推棠外发展,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总支部委员会

  二0一七年十月十八日

  附件:《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立德树人篇》(摘自《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立德树人篇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年来,教育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崇德修身,以德化人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时代高度,凝聚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才能始终引领筑梦脚步坚定前行。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立德树人,是夯实伟大复兴的强国之基。

  循着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处处能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深情——和孩子们一起过“六一”,和大学生们一起迎“五四”,和老师们一起庆“教师节”,无论走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的是中国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听学生朗诵《沁园春•长沙》,与哲学家汤一介促膝长谈,座谈时指出,青年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儿童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说:“只要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初,中办和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重任落到了每个教育者、每个孩子的肩头。

  一本教科书,从文章到插图,都是几代人心头的记忆。

  2017年9月1日,小学一年级和初一新生走入新校园时发现,今年的“新书”格外“新”,他们迎来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而“部编本”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实践中,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师行为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彰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年,临近第33个教师节,教育部又送给全国教师一份“大礼”——《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德育工作从此有了基本遵循和“指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呈现出强大的活力。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最多的,是青年学生群体;将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则是他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待。

  在写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在给留德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海外学子“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说。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大学章程和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越来越牢固;网络阵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在全国现有的近7万名思政课教师和13万名辅导员中,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力量。

  美心灵,强体魄,全面育人

  德智体美劳协调全面发展,一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口号,如今被重新磨亮。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3000多字里,有多处提到“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今年初,一档有诗意、有温度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格外火爆,让中国人在感受辞藻之美、心境之美的同时,再一次深深触摸到了自己身上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

  诗心千古,诗情长存。如今,这颗诗心穿越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在校园和学生心里落土扎根。侧耳倾听,在四川省巴蜀小学,诵诗声不绝于耳。在广东越秀区黄花小学,开学典礼换成了《中国诗词大会》现场版,大玩“飞花令”和诗词文学常识抢答……

  诗心诗情背后,是中华民族对美的孜孜以求、上下求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016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分别从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三个维度,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进行立体评价。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份确定了102个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工作。

  今天,美育的价值不仅逐步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认同,而且越来越受重视。重庆市铜梁区以农业为主,年人均财政收入仅为5500元。这两年,铜梁区委、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50万元艺术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功能室建设。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2017年7月5日,德国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的看台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注视着绿茵场上的中德两国青少年足球选手们。3年前的3月29日,也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陕西省志丹县少年足球队同德国沃尔夫斯堡足球俱乐部少年队的比赛。“我看好你们,看好你们这一代。”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少年们心潮澎湃。

  今年,教育部已分三批认定了2.0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如今,在中国,20所中小学中就有一所是校园足球特色校。这些学校每周至少有一节足球课,每名学生都学会了踢足球。一只小小的足球,撬动了整个中国的学校体育改革。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人民健康是基础性指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青少年健康是今天人民健康的“基数”,是明天人民健康的“基础”。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基础做起,这是一项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体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深刻阐述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方针、目标、思路、举措。

  全面育人,体育被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

  “体育强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

  这几年,随着一项项政策的密集出台,“体育”成了一个社会热词。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思路和任务,系统指出了落实学校体育国家战略的政策要求、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

  中国学校体育从理念到实践正在悄然发生一场变革,受益的是亿万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标准在变。当前,评价一所学校是否足够好,校园中的体育场地乃至场馆一定是诸多硬件标准中不可或缺的选项。

  数据在变。教育部从1985年开始,每5年发布一次学生体质调研数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年来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曾经对无数中国人来说,这是最真实的生活,也是最本初的教育。“扛200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曾经在陕西省延安市梁家河村度过了7年插队生活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亲身经历指出劳动实践是宝贵的人生财富,是成长和进步的起始,引导青少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也提出,要“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全国各中小学要开展研学旅行。这意味着,将有1亿多的中小学生,今后在火热的实践路途上磨砺自己。经风雨、见世面、受磨炼,必将造就一批批未来国家栋梁。

  创新为要,责任为先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写道。

  时移世易。但21世纪的竞争,不变的依旧是人才竞争。面向未来的人才要用责任意识去砥砺民族复兴的重托,用创新精神去推动民族奋进的巨轮。

  在今天中国上百座城市的街头,一种耀眼的“小黄车”常常会映入眼帘,你只需根据车后的编号,用微信获取密码后就能开锁,骑行1次1元。

  遍布街头的共享单车,解决了困扰大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共享单车出现以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也悄然改变了自行车制造业的生存状态。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小黄车”的创始团队正是2016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季军。从小径变成大路,照亮前路的,是这群90后澎湃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如今,这条路不再寂寞。一些名校毕业生放着国企、BAT[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公司(Tencent)三大互联网公司首字母的缩写]不去,从一碗米粉、一个肉夹馍开始创业……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90后大学生点赞:“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这群“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出生在国家经济起飞、社会重视教育的年代,成长中又赶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是中国从“追赶”西方到“平视”西方的时代。他们令人羡慕,又被“寄予厚望”。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自信、更多元的人生追求,也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也应该具有更理性平和、多元包容的大国心态。

  少年强则国强,他们享受着赞美,也肩负国家民族的重托。创新精神成了这一代青年人身上最鲜明的特征。

  距离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目标,只有最后3年。“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5年被称为中国创客教育元年。李克强总理在给清华大学创客的回信中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是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更多的创新者和创业者,是“双创”教育的核心命题。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瞄准9项改革任务,推出30余条具体举措。

  有了改革“路线图”,各地各高校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据统计,全国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8%的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场地,613万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部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1800余所高校20万名大学生参赛。

  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育人。如今,只要你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小学课本随处可见教材编写者的精心“留白”,教师被要求“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改革,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每一个环节都“动起来”。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冲突和矛盾重重,人类面临种种挑战,教育要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立德树人的伟大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