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棠外举行
文/殷梦旭 图/刘波  时间:2018年10月23日 浏览数: 打印

  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10月21日—22日,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举行,来自全国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中小学校长、德育工作者、校外教育工作者、政策研究者和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约700多人参会,开展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的学术讨论。

“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棠外举行
“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棠外举行

  本次高峰论坛旨在搭建实践教育的学术交流平台,呈现实践教育研究的新理论、新动态、新成果,探讨突破实践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助力全国中小学实践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小学理科教育装备处处长刘强,教育部基层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张珊珊,成都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强,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左华荣,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副书记、区长鲜荣生,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董成,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小乐,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纯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及实践教育主旨报告。

开幕式及实践教育主旨报告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主持
开幕式及实践教育主旨报告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主持

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副书记、区长鲜荣生致辞
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副书记、区长鲜荣生致辞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讲话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季讲话

  论坛以“新时代•新课标•新实践”为主题,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劳动教育与素质发展教育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实施路径,包括主题教育活动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等核心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营地)建设的特色经验和发展模式”开展了集中研讨。

“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棠外举行
“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棠外举行

  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伴随着报告和讨论的深入,论坛中不断绽放思维的花火和教育的真知灼见。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小学理科教育装备处处长刘强——《青少年未来竞争力与实践教育》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小学理科教育装备处处长刘强——《青少年未来竞争力与实践教育》

教育部基层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张珊珊——《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教育部基层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张珊珊——《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纯致辞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纯致辞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中教科科长廖冬梅——《新阶段、新任务与新突破——双流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思考》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中教科科长廖冬梅——《新阶段、新任务与新突破——双流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思考》

  来自教育部、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陶行知中国研学旅行教育研究院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机构的综合实践教育专家在论坛中开展主题报告、学术沙龙,为与会人员呈上了一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饕餮盛宴。

学术沙龙
学术沙龙

  本届论坛之所以将主会场定址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与我校在社会实践教育领域所作出的求真务实的探索实践以及不胜枚举的成果密不可分。

“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棠外举行
“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棠外举行

  棠外作为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四川省一级示范性学校,深入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务实精细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多彩创新的综合实践课程高度融合,为学生发展构建系统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棠外举行
“2018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论坛”在棠外举行

  棠外不忘教育初心,不负社会及家长的教育期许,求真务实地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既有力地夯实了学生优秀的学业水平,也全面提升了青少年综合素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博采其辞,乃择可观。棠外将稳抓论坛机遇,阔步时代未来,在精细化地做好论坛服务工作的同时,博采众长,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借鉴优秀案例经验,深化学校社会实践教育特色,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树英才育栋梁,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信息来源: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