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外之思
棠外特级教师 邵培德  时间:2009年10月28日 浏览数: 打印

  四川古有天府之称。“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此一段文字,见于《战国策》。但以地形论,天府只能就川西平原而言,倘在川东,丘山形险,于古代,多是苦寒之乡,与殷富是绝少缘分的。

  已丑牛年仲夏,作为共和国同龄人退休自川东而来川西,愤余热教书于棠外,满目所及,将川西沃野与川东丘陵相比,景不同,情油然,思之起,的确好生无限感慨。

  放眼郊原,田连阡陌,楼高树耸,路通南北,车水马龙,川西平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管城”。这是富饶的土地,且不言秦汉奠基的英雄,但看那俊美的姑娘,说起话来快人柔语,颇似江南才女,却又带有浓浓的成都川味,柔中有刚,真个金声玉质,叫人艳慕。

  举目山川,嘉陵江翠带蜿蜒,大巴山绿岭绵亘,川东是大开大合,“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是块拼杀的热土,且不言红四方面军开国的元勋,但看那活泼的妹子,说起话来火调辣腔,敢羞荆楚猛士,却又是巫峡神女,刚中带柔,真个气质不凡,怎不叫人遐想。

  川西的水,静静流韵于平原,像这绕棠外校而行的江安河,便安澜如处子,两岸茂草修竹,尽显风流多姿;川东的水,滔滔奔涌在山间,像故乡的嘉陵江,经小三峡高崖悬壁如蛟龙翻身,好展豪爽大气。

  谚语云:人不出门身不贵。我出身重庆,下乡南部,当甲子之年因子女工作成都而来双流,贵不敢言,其实也无须言——因为新中国成立60年,作为同行人,我们已亲见了祖国的蒸蒸日上。上世纪,61、2年大灾荒,共和国同龄人,谁没吃过草根树皮?“文革”十年,红卫兵不知天高地厚,随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谁又不是从磨砺中走来?改革开放30年,一切都变了。川东在发展,所谓“西(充)南(部)盐(亭),最苦寒”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四川东部的任一座县城,谁还能见到破烂的旧影踪呢?已全是崭新的面貌。而川西就更不待言,棠外的辉煌,便是有力的证明。

  棠外2003年建校,全国劳模黄光成校长高瞻远瞩,以现代化教育未来发展之眼光,以国际化教育全球发展之气魄,仅用六年的时间,便使棠外快步进入全国十大民办知名品牌学校之列。

  棠外地依空港,门起金桥;桥渡莘莘学子,港腾中华巨龙。校园占地300多亩,音乐厅一流建筑配一流设施;教学楼纵横东西区,标准操场为蓉城学校之冠。教师纳八方英才,学生立四海大志。外教不独英语,更重西班牙小语种,使特色彰显。园林学校,步步绿阴;新兴校园,业绩斐然。思之棠外,填词《棠外吟》,调寄《鹧鸪天》:

  空港飞虹渡学人,洪钟鸣镝向凌云。勤实严活杏坛茂,仁德志譞桃李新。

  高素质,巧耕耘,千秋懿范铸经纶。何言天府多名校,棠外花开别样春。

  人生60,已进暮年:国家60,正当盛期。我们老三届这一代人,历经沧桑,而今生活美满,正是余生安度,享福小康。但祖国的复兴,还只是起步。汉有文景之治,逐有武帝雄视西域;唐有贞观之治,逐有开元盛世海外。《易》云:盛极而衰。中国封建时代,汉丧于哀平二帝时,唐败于安史之乱后,何有长治久安?

  然而,时代不同了。历史已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正以前所未有之形态,开玉宇亘古未有之伟业,自然不会步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故事。

  共和国同龄人,垂垂老矣。但“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经历,已让我们成熟了人生,认识了社会。国强则家富,人和则太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衷心祝愿社会主义祖国,自小康而大同,直奔共产主义。同时置身棠外,思之未来,也祝愿棠中外语学校在川西平原,如日东升,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