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东坡中学老师到棠外进行教学交流活动
文/杨冬梅 张维 刘勇/审定   时间:2009年11月10日 浏览数: 打印

  2009年11月5日上午,眉山东坡中学语文组的一行老师来到棠外,同棠外初中语文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教学交流活动。

  为了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她们分备课组同时走进了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语文老师的课堂,随机听课,感受最真实的课堂。棠外语文备课组严谨的教研态度,老师们求真务实的教学思想,颇具创意的设计与方法,以及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得到了眉山东坡中学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探索、前行

          杨冬梅

  2009年11月5日上午9:00,初2011级语文备课组高效课堂体验课活动在初2011级4班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初2011级语文教师杨冬梅老师为大家呈现八年级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参加本次听课的有我校教导处刘勇主任、孙晓晖副主任、初2011级全体语文教师以及眉山东坡中学全体语文教师。

  杨冬梅老师在教学中设计“自主学习”——“点拨归纳”——“自检互评”环节,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所获颇丰,且兴趣盎然。

  教导处刘勇主任微笑着点头称赞道:“这堂课,真正地做到了既‘实’又‘活’”,……

  作为杨冬梅老师的教学师傅孙晓晖副主任也说道:“这样的课既看得又考得,是一堂‘生态课’,我们就是要返璞归真,实实在在,这也是 高效课堂‘3+1’模式的成功尝试。”

  眉山老师听完后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我校这种课堂模式,在得知杨老师刚教一年书时,他们也十分赞许,认为我校的年轻教师的“师培”工作做得很好,值得他们好好借鉴。

  初2011级全体语文教师在课后照例开展了评课活动,大家对这堂课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对“3+1”模式”的课改精神进行学习和研究,相信在这种模式的尝试和开展中,我校教育能够真正实现“高效”。

          有碰撞才有成长

           张维

  每一次和谐的交流都孕育着收获的希望,每一次激烈的碰撞都激励着我们的成长,教学研讨会——我们在这里起飞,我们在这里翱翔!

  周四,依然是我们初一语文组雷打不动的教学研讨会,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有学校领导和校外同行的参加、指导。温柔美丽的于秀彬老师将生机盎然的《春》带进了课堂,青春活泼的李清老师用一个《白兔和月亮》的故事将我们引领到了儿童时代,既感受了一次童真童趣,又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

  结构完整,语言优美,设计合理,课堂组织完善……不言而喻的优点说起来总是那么流利,反而显得不中肯,但事实上这些都是事实。我们的古人早就有先见之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们都能用这种辩证的眼光,那么你的成长进度将会大大的缩短,所以这无疑是条捷径。

  怎样正确的评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才能调动其课堂氛围,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生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但什么样的赞赏才最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诚如刘勇主任所言,不是一味的表扬,也不是一味的鼓励。老师要做的是仔细倾听,快速思考,发现最闪光的一点,将这一点燎原,让其他同学觉得这一点的确是自己没有做到的,应该向别人学习,让回答问题的同学觉得老师是很诚恳的在赞赏他,想必,只此一次,就会在他心中埋下种子从此便以燎原之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倘若浇灌的勤,这棵树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长成。

  事实上,“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无法估量的,老师没有想到他却想到的情况不在少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发现!发现闪光点,这不正是你比他厉害的地方吗!老师不一定样样比学生懂得多,懂得广,但老师能引导他启发他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就是当老师的本事。大地之所以能承载万物不就是以最低的姿态和最浑厚的体魄吗?

  不管怎样的课改,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这一点是永远改不掉的。用心思考,积极动脑,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问题,可偏偏为什么有时候就不如预期设想的那般精彩,学生老是调动不起来或者说只调动了少部分呢?不管是什么原因,先从自己身上找,是绝对的真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的指向性是否明确清晰?多听,多交流,多反思,多碰撞不失为一条好路。

  理论的东西太远,太远的东西看不清楚,所以拉近距离,让学生看的清楚。当你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得失之患”的时候,学生不一定明白,当你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效果绝对会不一样。譬如就是现在,就在课堂上:拿一把尺子,重重的敲一下,问问学生他会不会心痛,肯定是没感觉的。老师说,李玉锋你这周进步最大,现在老师把尺子送给你,这个时候再重重的敲一下,问问李玉锋,会不会心痛。我想李玉锋的心多少有点痛,再他有点痛的同时其他人也“痛”了一把!

  ……

  没有交流哪来的收获,没有碰撞哪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