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校 发 展 难 点 分 析


要使一个学校能有所发展并能持速不断地发展,必须对其处境以及自身所具有的优劣条件等要有明确地认识,才能因势利导,得心应手地解决有关问题。下面是我校发展难点的初步分析:

一、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使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无能为力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已颁布多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落实到位的,并不多见。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还带有太多的计划经济色彩,统得过多,管得太死,使校长在学校教育资源(人、财、物)配置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急需的人才很不容易引进来,富余或不适应学校发展要求的又极难另行安置。在财、物方面,也受到太多干预,有的甚至几乎没有自主权,被迫听命于人。这种状况,使学校的发展效率大降,失去一些大好机遇。当某一项具有超前意义的决策经过“公文旅行”,终于获准实施的时候,却已经过时了。

二、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高考已经并仍在实施积极的改革,但此项改革必须“稳中求变”,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素质教育在短期内摆脱不了它的带来的消极影响。

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目标是个性化人才,而不是工业大生产时代的标准化人才。但现行高考的“大一统”模式,使个性化人才被选中的机率远低于标准化人才。接受高等教育是进一步提高素质、赢得更好发展空间的最重要途径,家长和教师为学生前途计,注定要把促使学生考进大学作为当务之急,甚至不惜付出牺牲学生健康成长的代价。由于升学考试还没有针对具有某些特长的学生实施相应的措施,他们不得不削掉特长去适应标准化的选拔考试。全面发展之外的“天才”、“偏才”、“怪才”,多半因此而“泯然众人”乃至远不如众人了。

考试无疑当数最公正的选拔方式,但目前其单一化模式还不能全面地反映素质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成果,这将使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长期处于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

三、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巨大冲击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各种不健康现象充斥于社会诸多领域。学校教导学生的文明规范,同社会实际情形大相径庭,于是“学校三年,不敌社会三日”,现实社会将学校教育的成果迅速地“格式化”——清洗掉了。

学校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整个社会则是一个大学校,社会大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学校是无力抗拒的。

四、办学经费不足

一所学校维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所需要的经费和实际获得的经费,有多大的差距?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2000年水费开支15.9万元,电费开支30.39万元,公务费开支247万元,业务费开支147万元,艺体、图书、电教等教学设备必要的添置和维修经费为152万元,合计592.29万元。而财政下拨的公务、业务经费,标准是高中15.4元/生/年、初中13.4元/生/年,拨入我校的公务、业务费即为5万元/年,与实际所需悬殊587.29万元。此外,班主任津贴是2.7元/生/年(以一个班50名学生计,班主任得到的津贴是135元/年),人民助学金是高中9元/生/年、初中1元/生/年。上述3项拨款标准,均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制定的,至今未变。

办学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学校发展“难为无米之炊”。

五、师生量化评价问题

量化评价看起来是一种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模式,也便于操作,但其存在简单化、机械化问题,其结果往往背离了科学评价和积极引导的初衷。

作为“指挥棒”的高考,本身就是一种量化评价,由于其影响力巨大,又成了众多量化评价的重要指标,弥漫于整个中学教育。学生能否继续深造的决定因素是一次性考试的分数,教师切身利益与学生考分相关,升学率是上级评价学校和校长的重要内容,这一切使“分数”成了量化评价中最硬的指标,在导向上对实施素质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某些方面的评价是不能量化的,如师德和学生的道德品质。对此一般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但因为掺进了人为因素,其公正性常被置疑。于是将道德品质也细分为若干指标,量化评分,然而这类量化往往很“软”,并易使被评价者形成“双重人格”。

上级对学校的各种检查、考核,也用一套标准化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学校如果不“尊重”这些指标体系,就无法过关,甚至连存在的必要性都将面临置疑;如果接受,则难以按照自身实际自主发展。

六、教职工经济待遇提高与发扬奉献精神的矛盾

长期以来,教师得到的经济待遇与付出、贡献极不相称。改善教师物质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是政府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学校实行教职工课时、岗位津贴套改,教职工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以前大家没有津贴也乐于做很多事,现在要计较了——有津贴的工作就做,无法纳入津贴范畴的大量临时任务就不愿做。这个倾向是极其危险的,它会严重削弱直至瓦解一所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教职工集体如果丧失了奉献精神,学校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

提高经济待遇绝非一切都“金钱化”。学校必须大力改进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以德治校,使教职工真正、牢固地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以上是对我校发展难点的粗略分析,仅供参考。